作为复合型的产业,养老产业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医疗。考虑到老人身体机能衰退速度较快,非常看重养老项目的医疗条件,很多开发商在做养老项目的规划时,都会考虑建设医院。但医院是否是养老项目的必需品,开发商投资运营医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国际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期我们将就医疗养老的相关话题展开全面的探讨。圆桌
医疗,养老项目的必需品?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有一些养老项目打出医疗养老的概念,比如燕达国际健康城,拿的是医疗用地,不仅仅做医院和养老,计划中还要建医学院。第一个问题我想问问陈理事长,我知道您去看过燕达国际健康城这个项目,您如何看待医疗养老的概念?
陈敏雄:燕达国际健康城非常大,从我的经验出发,太大型的养老项目很难运营,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至于我们现在探讨的医疗养老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将养老中的生活照护概念和医疗照护概念相区别。
这就要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对老人进行细分。健康的老人更看重的是养老项目的生活机能,他需要外出购物、看电影、探亲访友,同时也方便亲人和朋友进行探望。对于这一部分老人,养老机构可能只需要有个医务室,看看小病,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设备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医院。对于需要照护性服务的老人,按照台湾的经验,会让医院的资源慢慢地介入进来。
中国房地产报:我知道日本有一个财团法人高龄者住宅财团,其涉及的领域包括推广适应老年人身体变化的住宅、面向老年人的租赁住宅,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援助及居家护理服务等。其理事长高桥纮士先生具有医疗的背景,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对于日本养老项目的重要性?闫总,市浦设计与财团法人高龄者住宅财团也有很多合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闫英俊:日本的养老项目,可以说医疗起着主导的地位。之前我也提到过,健康老人的钱是挣不到的,而需要护理的老人与养老项目的依存感更强,他很难离开原来的项目而改住到别的项目去,因此,医疗、护理设施是否完善就会成为左右老人决定的关键性因素。而医疗做得好的法人对护理肯定更有经验,做起护理型的养老也更得心应手。
日本的养老项目一般都比较小,虽然很多项目也是同时面向健康老人和需要护理的老人,但是面向健康老人的服务有些是外包的,等到老人身体机能衰退,需要护理的时候,再转到介助或介护的区域。
也可以说,在养老这个产业中,医疗应该是位于最上游。
中国房地产报:我知道北京太阳城分成很多个部分,医院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朱总,您认为医疗在养老项目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朱凤泊:医疗是养老的核心。我们把老人分为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但老人的身体变化非常快,今天还很健康的老人,明天可能就需要介助或介护了。而且我们要留意一个最新的预测数据,就是2015年失能老人的数量可能达到3500万,因此医疗是养老项目的前提,而且规模越大的养老项目,就越需要医疗的支撑。
中国房地产报:我知道您将养老项目分为三个层级,那不同的层级需要的医疗设施是否有区别?
朱凤泊:的确如此,养老项目的规模、老人的数量不同,医疗设施的配套就有区别。例如,五六百亩地以上的项目,尤其是位于城乡结合部、郊区甚至是远郊的项目,是一定要配套医院的。如果是几百张床位的项目,可以只配备医护所、应急设备、救护车等。
医院or开发商,谁来主导医疗养老?
中国房地产报:台湾和日本有没有同一个开发商既做养老项目又做医院的情况?
陈敏雄:在台湾,做医院的和做养老项目的投资者是分开的,因为如果做一个养老项目,又要投资建一个医院的话,成本很高。台湾的养老项目一般会选择与医院合作。台湾有一个便利的条件是它很小,去医院很方便,当老人身体出现状况时,机构里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其身体不同的情况选择送到不同的医院。
当然,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设施配置是有严格规定的,包括必须要有哪些急救的设施、药物,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急救流程,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接受训练,而且是每年都要进行训练,每年都要领取新的执照。但是要注意,医疗设施和医院是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养老项目只要有医疗设施就可以了,与之合作的医院一般也会每周进行一次例行的访查。
现在还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大的医院将淘汰的病房空出来做护理之家,但是床位数一般不超过100张。
闫英俊:日本跟台湾的情况有些类似。日本很少有项目在郊区甚至是远郊的,更确切地说,日本最初的时候也有一些项目在远郊,但后来发觉运营效果不佳,然后就回归市里。既然是在市里,医院的数量很多,去医院也很便利,没有必要在养老项目中配建一个医院,这样操作投资风险太大了。
中国现在可能更多学习、借鉴了美国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的概念,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项目打造、运营的理念,而是“造城”的概念,要维持一座城市的运转和维持一个项目的运营是两码事。CCRC中住的也不完全是老人,而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入住,既然是一座城市,那么医院、商业、娱乐等综合性的服务都要配备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房地产报:刚才两位嘉宾都提到在养老项目中建设医院投资成本和风险非常大,北京太阳城的医院投资主体和法人是谁?
朱凤泊:北京太阳城的医院从建筑、设备到医疗队伍的组建,投资和运营都是我们自己操作的。从投资的成本来看,我认为一般的开发商都是可以承受的。
中国房地产报:我知道北京太阳城全部是以自有资金起家,当时的资金也是非常紧张,那为什么坚持要投资建设医院?
朱凤泊:北京太阳城医院是和一期项目同步建设的,现在看来,正是医院的配套,促进了项目的销售。现在医院不但服务于北京太阳城的老人,还辐射周边的养老项目。此外,对于我刚才提到的别的层级没有配套建设医院的养老项目,也可以形成支撑作用。
我个人认为,由于体制不同,日本以医疗法人为主导的养老项目不太可能在中国出现。
模式的选择,合作or自建?
中国房地产报:朱总所言有一定道理,由于体制不同,包括医保制度等的不同,后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发商可能更多地需要向国内较为成熟的项目取经。那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解析一下开发商投资建设医院可能遇到的问题,目前在政策上存在阻碍因素吗?
朱凤泊:应该说没有任何政策上的阻碍,相反,政府现在还鼓励民间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同时鼓励医院向周边、郊区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我留意到,有些开发商会选择与医院合作,您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朱凤泊: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开发商会比较省事,但是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开发商只是代建医院,建好后就交给当地的卫生局,但这样医院是按照社会化医院的方式去运营的,对于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无法提供有特色的服务。
中国房地产报:由开发商自己建设运营的医院,老人能够享受医保吗?相信这是老人非常看重的一点。
朱凤泊:只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科室建置,就可以成为医保定点医院,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中国房地产报:那您觉得在运营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朱凤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操作。举例来说,据我了解就有养老项目的医院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例子,原因是医生帮助老人将买其他东西的费用当作医药费来报销,这当然是不符合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