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层,中等收入阶层,即为所谓的“中产”。每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以叫“中产”,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的5%。他们年收入6万-50万之间,年支出无数。其特点有:主要收入是劳动所得,由工资、薪金构成;拥有高学历,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有能力支付个人及家庭消费,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比较关注生活品质。
年薪6万-50万,单凭这一项,就让很多人认为:“夹心层”的“成绩”算是优秀。而“夹心层”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和追求,更让“圈外”的低收入者艳羡不已。他们有庞大的“粉丝”,而自身处境却不尴不尬。
因为 “夹心层”面对着四项“硬支出”,交税、买房子、养老、抗通胀。现实生活中,一路向上的CPI坚挺着不肯低头,房价虽然告别了以往的“金九银十”,却依然难以企及,个税免征点虽然提高,却对月薪7000元以上的人没有任何帮助,加之并不乐观的保障体系,无一不蚕食着“夹心层”的收入,在这个群体面前横亘了一面隔离“富裕”的墙。
“钱不够”的忐忑
经过一番打拼,“夹心层”终于摆脱为稻粱谋,面对一个新世界,开始了纠结拘束的苦于乐。为何这么说?
张爱玲在《钱》一文中讲:“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过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这种拘束的苦乐便是“夹心层”的写照。
没钱的时候,我们根本无需为存款贬值烦恼,而有点存款的“夹心层”,对照着节节走高的CPI忧心忡忡,焦虑万分。2010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理财 ,但即便跑赢了CPI,也拉不下来笔直上升的支出。
经济学家曾表示,2010年CPI抬头主要缘于食品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非食品价格上涨也呈现了迅猛的态势。为缓和通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拳”,比如上调利率,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为低收入群体给予现金补助及提供公租房等。然而,很明显,这些措施的直接作用与“夹心层”无缘。
“夹心层”既无法像高收入群体那样通过灵活调整或增加资产配置标的的类型、结构、比例来对冲掉一些通胀的影响,也不能像低收入群体那样受到政府的“关照”,已经成为了通胀中最大的“忐忑者”。
光鲜背后的“不与外人道”
房子。据统计,80%以上的“夹心层”家庭(已婚)拥有自己的房产,首付、按揭、持有成本,都成为其不能承受之重。社科院的一位博士针对这个问题曾发表感慨:“社会决定了他们必须买房;收入限制决定了他们必须贷款买房。”就是这种夹层背后,“夹心层”背上了沉重的负债。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通胀的大背景下,“夹心层”很可能成为政府紧缩政策的牺牲品,步步紧逼的加息会让因房子而负债累累的他们更加拮据。正如陶冬所言:“买房的人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能力扛过一段利率超级上升周期,如果抗不了的话,房子倒是抗通胀了,但它已经不属于你了。”
税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中,有60%都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而“夹心层”的收入来源也大多以工资薪金为主。今年通过了新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的议案,但免征额提高更多的是为低收入者减负,月收入7000元以上的人群受影响不大。虽然,从制度的角度上讲,“夹心层”的税负不是特别的重,但由于这一阶层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所以他们分散税负的机会就比较小了。
养老。今年初,有人因任志强达到退休年龄,而给其算了一笔账,退休金为每年2.5万,与700万年薪天壤之别。但为他担心的网友大可不必,因为任志强退休后应该不只靠养老金账户过日子。然而,绝大多数的“夹心层”人士,养老金还是退休后最重要的收入。而耸人听闻的是,有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算出2025年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
“夹心层”养老到底需要准备多少钱?这取决于你怎样定义生活。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所需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
退休后每月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
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
举例说,如果王先生的年龄是25岁,30年后退休,估计退休后再生活25年。假设其目前的月基本消费是3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为:3000×4.322=12966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12966×12×25=3889800元。(备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388.98万的养老金,身处“夹心层”的你,攒够了吗?
跳出“被夹”的尴尬
“夹心层”身上负重不堪,这让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出逃”,选择到一个“社会更稳定、分工更明确、福利更好、保障更全”的国家去。然而,移民并不是每个“夹心层”都能触及的,即使移民成功,很多人也会不适应国外的环境。
除了移民,“夹心层”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如此尴尬呢?
其实,最先要解决的是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份充足的保障计划,打好地基。一旦这个地基稳固了,医疗、养老、意外等增加“夹心层”负累的因素就会大大降低了。另外除了关注时事,合理选择投资渠道抵抗通胀外,也要关注合法避税的途径,减少自身收入的支出。主要避税的途径有:利用住房公积金;利用投资的低税和免税;降低工资,加大股票期权;减少收入,加大福利;让收入均衡一些;购买一定的保险 ;利用慈善捐助活动(详情请参阅本刊2011年9、10月号《合法避税的八大武器》).
再者,跳出“被夹”尴尬的终极方法,自然是摆脱“中产”身份,步入富裕行列了。
2007年的《世界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全球百万富翁中有36%通过拥有企业或企业出售获得财富;22%的人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过继承,11%通过投资,9%来自股票期权,2%通过其他渠道。
也就是说,大部分“夹心层”跻身富有行列的途径明确而直接:像汪小菲一样有个会赚票子的老妈;像任志强一样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找到像马云一样的好老板;像马化腾一样办一家赚大钱的企业;像巴菲特一样会炒股……否则,就要自己想办法。创业,不失为跳出“夹心层”的机会。
而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何选择行当,“夹心层”必须擦亮眼睛,以图“看得真真儿的”。总体来说,自然是成本低、所需人员少、技术含量适中、风险小的行业,比如保险行业。当下,保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具备风险理念的群体也越来越大,而随着政府对保险行业的大力支持和保险行业自身的整改、优化,相信保险业正在迎接着春风。加入保险的创业大军,不失为改变现状的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