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在保险公司当业务经理的袁杰便逐一给求职者打电话。一天电话下来,要吃半包喉片。上周日,他打了100多个电话,却没招到一个人。
“答应面试的20多个,到场只上十个,最后一个没留住”。袁杰昨日告诉记者,“过去总能招到五六个人。”他透露,应聘内勤的人很多,愿意做代理人的极少,“很多人一听是卖保险,就挂断电话”。
保险公司内勤属行政人员,正式员工。代理人属外勤,无“五险一金”,也无底薪。袁杰当了6年的经理,他回忆:“两年前,一个业务员可介绍三四个人入职,人拉人,场面很热闹。”
“现在入职送话费,第一个月发奖金都不吸引人了。”他说,上月又有一对夫妻双双辞职,袁杰认为是因为收入太低,“代理人要交近20%的税,业绩不好时没法过”。
离开的人里,最让他可惜的是大学生。“他们想做更体面的工作。”袁杰苦笑道:“能力强的跳槽了,差一点的又淘汰了。”
近年对保险代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7月1日,保监会正式实施《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规定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学历将调整至大专。行业人士预测,5年内,国内300万保险代理人将淘汰一半以上。
据悉,我省约有15万保险代理人,每年10万人参加从业考试。“提高从业门槛,有利于减少销售误导,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一位观察人士说:“由于保险业一直口碑不佳,大学生不太愿意做销售,学历不够的又被挡住,保险增员处境尴尬。”
内地保险业遭遇增员难,香港代理人则开始渠道转型。年初,汇丰人寿宣布关闭个险渠道,业务转到银保渠道;元旦后,苏黎世保险(香港)也将解散在港的711名代理人。
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将代理人制带到中国,20年后,代理人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连这个职业都需要推销了,才20年历史的职业难道要消失?”袁杰很困惑。
链接>>> 代理人变为网销保险“试衣店”
链接>>> 代理人变为网销保险“试衣店”
近期,一个段子在代理人圈子里流传,王老吉PK加多宝,和其正消失了;苹果PK三星,诺基亚消失了;保险银保渠道PK网销,代理人是否也会消失?
“代理人在慢慢沦为网销保险的试衣店”袁杰说,现在很多客户向代理人咨询完保险后,转身就上网查类似产品,若比代理人介绍的保费低,就会在网上买。代理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上月,“三马卖保险”横空出世,再次将各保险业大佬的神经拉紧。记者向平安保险证实,其董事长马明哲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安抚员工,称互联网不会颠覆传统的保险营销,只要紧跟科技革新的步伐,内地300万代理人不会消失。
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代理人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及代理人本身的专业素质,是其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因素。他说:“5年前,我从武大财大招人,其中很多人现在年薪十几万,而他们当年的同学,现在仍是银行柜员。自身素质过硬,是不会被淘汰的。”
记者从新华保险获悉,该公司拟提升一线待遇,鼓励销售队伍向财富规划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