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推动利率市场化 存款保险制度须先行
作者:不详来源:中国企业报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将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各方共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或引发商业银行恶性竞争,也势必对中小银行产生冲击,银行如何应对?

 
  利率市场化是汇率浮动的前提条件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上,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为其它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如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经济体中,长期平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应该与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基本持平:前者是投资的平均单位成本,后者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两者应该相等。

  如果政府将利率压制在低于资本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以下,就是“金融压抑”。 在“金融压抑”下,政府利用一些限制金融市场的措施,保证公共部门以很低的成本来支配足够的资本和资源:降低政府的赤字财政成本和通货膨胀。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的一份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实际利率明显低于GDP增长率,主要反映出这些国家政府采取的“金融压抑”政策,将利率压制在远远低于均衡利率之下,扭曲了资本市场。

  中国金融抑制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反映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另一部分行业投资不足。扭曲的利率也是产生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金融抑制之下,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中小企业之间在利润和成本方面差距扩大,前者享受着低利率贷款,而后者则不得不在黑市和影子金融市场付出高利率。

  基准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是关键

  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被业界视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突破。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较好时机,在流动性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会比较顺畅,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会比较平缓,避免流动性的剧烈波动。

  不过,德勤中国5月7日在北京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现阶段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配套制度和条件还不够成熟。该报告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培育基准利率曲线,健全和完善审慎的监管体系。有序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一旦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完全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基准利率的确定。基准利率是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中国,目前仍以央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将SHIBOR培育为基准利率,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二是关于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基准利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递性,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央行要注意基准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研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使基准利率真正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畅通;三是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郭田勇认为,现阶段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将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各方共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或引发商业银行恶性竞争,也势必对中小银行产生冲击,银行如何应对?
 
  利率市场化是汇率浮动的前提条件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上,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为其它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如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经济体中,长期平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应该与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基本持平:前者是投资的平均单位成本,后者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两者应该相等。

  如果政府将利率压制在低于资本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以下,就是“金融压抑”。 在“金融压抑”下,政府利用一些限制金融市场的措施,保证公共部门以很低的成本来支配足够的资本和资源:降低政府的赤字财政成本和通货膨胀。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的一份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实际利率明显低于GDP增长率,主要反映出这些国家政府采取的“金融压抑”政策,将利率压制在远远低于均衡利率之下,扭曲了资本市场。

  中国金融抑制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反映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另一部分行业投资不足。扭曲的利率也是产生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金融抑制之下,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中小企业之间在利润和成本方面差距扩大,前者享受着低利率贷款,而后者则不得不在黑市和影子金融市场付出高利率。

  基准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是关键

  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被业界视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突破。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较好时机,在流动性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会比较顺畅,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会比较平缓,避免流动性的剧烈波动。

  不过,德勤中国5月7日在北京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现阶段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配套制度和条件还不够成熟。该报告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培育基准利率曲线,健全和完善审慎的监管体系。有序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一旦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完全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基准利率的确定。基准利率是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中国,目前仍以央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将SHIBOR培育为基准利率,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二是关于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基准利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递性,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央行要注意基准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研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使基准利率真正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畅通;三是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郭田勇认为,现阶段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上篇文章: 泰康人寿财富尊赢保险计划上市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推动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须先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