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协召开“加快上海保险市场发展”提案专题重点督办会。会上,中国保监会上海监管局透露,本市纯保障性老年保险相当缺乏,目前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工作小组已陆续完成实施方式、初步产品设计、业务操作流程、信息平台需求等准备工作。
据统计,本市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24家,然而其中纯保障性老年保险相当匮乏。虽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着手开发一些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但由于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利润难以估算等原因而搁置,并未推向市场。少数公司推出的储蓄替代型护理产品返还性质更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护理保障问题。
中国保监会上海监管局表示,目前上海的老年护理市场尚处于培育中,专业机构和人员匮乏,产品和服务定价模糊,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期较长,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在产品设计和定价时的难度较大,市场容量和承担风险不成比例,导致保险公司对推出此类产品态度谨慎。建议从培育老年护理市场开始,逐步推动产业链的发展,保监会上海监管局愿意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保障。
2007年上半年开始,中国保监会要求上海保监局开始进行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课题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获得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肯定。国发20091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研究具体方案,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所谓个人税收延型养老保险,实质上是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考虑到这期间物价上涨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个税“减负”作用。即使不考虑这期间物价上涨的因素,这一产品所起到的个税“减负”作用,还意味着迟缓缴税等好处。